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建工作 > 党建园地
《千年包公》观后感--实训中心孙振国
发布时间:2016-06-13来源:安徽安庆技师学院浏览:652 次
【字体大小: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字字铿锵,句句有力,朝堂之上,明镜高悬,一个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抑强扶弱,铁面无私的父母官形象便呼之欲出。这便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包青天。每遇到秉公办事、为民做主的官员,老百姓就会以“包青天在世”等之类言语进行称颂。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他在后世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为何如此深远?

 纪录片《千年包公》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生动、有血有肉的包公形象。包拯,世称包公,又称包青天,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因为百姓伸张正义,而赢得了古今中外,妇孺皆知的美名,他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

 包公文化之所以深入人心、历经千年仍被人民群众广为传颂,是因为“包公”公正、清廉、为民、务实,其重要价值在于它树立起官员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崇高形象。

 包拯之所以被世人称为“包青天”,是其始终坚持洁身自好、为官清廉的结果。包拯出任监察御史后,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官倡廉”。他最痛恨盘剥和虐杀平民百姓的贪官污吏,常常引用范仲淹的话“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公正是大家都明白的,无非是指办事无私心,处理事件不偏心,以规章制度为准则,坚决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办事,不徇私舞弊,即所谓的“公道自在人心”。

 包拯的清廉为官和对官员操守的看重也是世所罕见。包公离开端州时,却“不持一砚归”,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无欲则刚,只有廉洁才能秉公办事,秉公办事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民心不可违,百姓不可欺,不如此,何以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官之道在于廉洁奉公。

 包拯具有强烈的为民思想。陈州放粮的故事,让人们亲切感受到包公的亲民、爱民情怀。这也提醒着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时刻心里装着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不推诿、不拖延,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是鱼和水、血和肉的关系,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打心底里拥护和爱戴我们的党员干部。

 包拯的实干精神古所罕见。在任何一个职位上,他都关怀民生,锐意改革,同时将遇到的问题和了解的情况,不论是否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都如实向朝廷报告,并提出解决办法,请皇帝“特降指挥”。在包拯看来,这是一个官员应尽的责任。

 包拯正是由于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惩治贪赃枉法的皇亲国戚、朝廷要员,为百姓申冤报仇,被后人尊称为“包公”、“包青天”,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正是社会和百姓的切身需要使包公成为廉洁公明、为民做主的理想人物。千百年来,他承载了广大百姓的精神寄托。包公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其具有公正、清廉、为民、务实的精神内涵。这对于推动当前我国社会进步和法治国家建设和对当前廉政建设都有着积极意义。

 

                                           教辅党支部

                                             孙 振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