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建工作 > 党建园地
《千年包公》观后感--机电工程系何亚明
发布时间:2016-06-13来源:安徽安庆技师学院浏览:632 次
【字体大小:

近期观看了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的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兰考的时候,勉励当地的纪检干部,要当现代的‘铁包公’,现在看了这部纪录片,我能更好地理解‘铁包公’这三个字的含义,更能理解总书记的语重心长。

 纪录片《千年包公》共分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第二集《铁面无私》,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再现“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等典型史迹,突出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展现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

 通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力求在观众心里树立一位真实可信的清官而非戏说的包公形象。

 历史上的包公以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伸张正义的公正、清廉形象而流芳千古,以至于让后人每每谈及,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佳话。当遇到秉公办事、为民做主的官员,老百姓大多会用“包青天”等之类言语进行称颂。在我看来,包公精神这一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一是爱国敬业,直言切谏。二是民为国本,为民请命。三是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四是廉洁从政,公正司法。

 在当前的法治社会里,我们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尽职尽责,关键是看他能否坚持依法办事。尤其在今天我们的各项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的情况下,如何依法办事、能否依法办事更是对干部提出了挑战。长久以来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清官情结”,在当今时代其实更应该解读为要求领导干部秉公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情结”。要勇于破除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推进改革,以‘包公精神’ 啃硬骨头,真正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好、落实好。”这是原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在谈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改革时所强调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包公精神”,既要有改革的信心,又要有啃硬骨头的决心。

 面对包公像起誓,在形式上体现了后人对先贤的崇尚,表现了一种学习的姿态。对于走向和谐与法治的今日中国来说,我衷心希望这种学习姿态真的能在全社会化为具体行动,并且深入精髓,领会包公身上真正值得体会的法治意识,从而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机电工程系党支部

                                            何 亚 明